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小人物的英杰传 > 5、波澜

5、波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这样么?董卓还有什么后续的动作么?”

“是的主公,那天之后董卓似乎草拟了不少新的法令,只不过出了河南……”

作为大汉名义上的政治中心,虽然其发布的命令的效力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城内每一天的动向依然受到了各方诸侯的瞩目。所以董卓那一日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转瞬之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两岸三地,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当时在太原郡指挥着夏侯兄弟和其他人剿匪的李书实。

虽然那个场景在刘协眼里自然是震撼无比,惊悚异常。可是在李书实这个多少也称得上“老将”的眼中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即使死去的人当中有着袁隗、袁基这样的朝廷重臣。

不过四千人嘛,别的不说,黄巾之乱中的宛城之战中那一座惊天大阵所坑杀的黄巾军就何止十万,那种尸山血海,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黑的各色齐备的场面如果是小皇帝到的话恐怕能直接将胆汁都吐出来,李书实要不是之前的战斗中对此有了抵抗力,恐怕也好不到哪里。

当然,李书实第一次面对张角的那些个木头人和土偶的杀戮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就是了。

所以说这件事顶多有些政治意义罢了,标志着董卓与士人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从相互合作正式走向了相互对抗,而且是不死不休(大概)。或许唯一再多一点的意义就只有那些洛阳豪宅中搜刮出的财物可以大大充实一下董卓尤其是他手下的那些兵将们的腰包。

于是收到消息的李书实甚至连谴责都不愿意多发一篇,转身便专心于自己的剿匪活动。

就连算得上手握重兵的卢植,对于董卓的举动除了长叹一声,一夜间老了几岁之外也没有下文。盖因为比起党锢之祸而言,董卓造的孽还真是不值一提。更别说这件事究竟是孰对孰错根本扯不清楚,尤其是其中还牵扯到了皇帝的意志,就更加难以判断。

当然,李书实这边以及某些朝廷老人不在乎,却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在乎。或者应该说不在乎的反而属于少数派。而在这之中,最为显眼的便是袁家子弟和荆南的孙坚。

袁家就不用说,有这样的反应那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不论怎么说袁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都在这一次惨案当中彻底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更不用提那些财货的损失了。如果不是在汝南袁家拥有着庞大的资源的话,恐怕袁家已经元气大伤。即使是这样如果袁家的年轻一辈不做出点什么的话,只怕即使董卓以后能够扳倒袁家那四世三公的荣耀也会葬送在他们手中。

所以他们可以说和董卓是拥有不共戴天之仇。

至于另一个来自荆南的孙坚,他和董卓之间倒是没有什么切肤之痛,不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势同水火。或者应该说更多时候是孙坚单方面董卓不顺眼。

为什么这两个出身相似的家伙最终却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呢?或许这就是心态的不同吧。

董卓出生的陇西郡自汉初就多出名将,凉州的将官们更是为大汉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最终演化成了西凉人对于中央政府决策层的敌视。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前面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多说。

而孙坚呢?富春虽然属于吴郡,但是位于吴郡南方的山区之中,地靠会稽,可以说自古以来那里的民风便偏向封闭。尤其是江东地区,很少出现大规模的世家豪强进入到中央政府之中,如果不是不少来此做官的外地世家子弟迁居于此生根发芽,恐怕这里的豪强会更加闭塞。

也正因为这样,此时的江东豪强对于中原文化是怀着一种仰慕的眼光去待(尤其是在基本上不大规模抢夺他们的生存空间的前提下),本身一开始摆的位置就很低,所以要求自然也远没有凉州集团那么高,当然对于大汉王朝一贯的政策的认同感也就更强一些。

正是因为这样,让对此时对汉王朝相对来说还保有忠诚和敬畏的孙坚对于董卓这个野心极大的家伙保有着相当的敌意。以至于当初在西北战场上孙坚就曾撺掇当时的主帅张温干掉董卓以绝后患。只不过张温性情温和,且又有些惜材,对多次冲撞自己的陶谦尚且温言细语,更别说董卓这个在西北战场起到重要作用并为国戍边数十年的将军。

说起来比起桀骜但是功勋卓著的董卓,当时的刚刚露头的孙坚才更像是个进谗的小人吧。

只不过孙坚当初说的一切如今已经实现,所以自然无法追究他当初的责任,反而还有在他的传记中在此事上大大的书写一笔。这真的是以成败论英雄啊。

董卓自然清楚孙坚对自己的敌意,但是他更清楚孙坚的那一身本事。虽然曾经在长社城下被李书实麾下的吕布一顿胖揍,但是多数时候这个身先士卒的家伙让董卓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在战术眼光上,孙坚同样有着让董卓感到钦佩的表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