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大将军府。
“今陛下立西园,封骠骑,何意?”大将军何进问群下。
这不明摆着得事么,还要问?当然下属们也只能心里吐槽一下,然后老老实实回答:“必有小人进谗于圣上,欲分将军之势也。”
何进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今欲归势于己身,计将安出?”
这就是个真正的难题了,也就是何进真心想问的问题。大将军府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沉默。
大将军司马许凉和假司马伍宕对视了一眼,后者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许凉也轻轻的点头回应。
随即,许凉开口道:“今天下滋乱。望气着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众人正聚精会神听着,却发现许凉说了一句不开口了。
就见伍宕接口道:“《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将军可呈圣上,受命督军,何愁之有?”
何进也不是个蠢人,这么一提点,当即恍然大悟,这是要自己去跟天子说的,让天子去阅兵,只要自己办的漂亮,天子一开心,兵权不就又回到了自己手里?
“大善!”
于是上言于帝,帝纳之。
(这里有个小说明:许凉、伍宕所言“《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按李贤注,《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第六犬韬,司马。《龙韬》云:“武王曰:‘吾欲令三军之众,亲其将如父母,闻金声而怒,闻鼓音而喜,为之柰何?’
看着是不是觉得牵强附会?
我特意去看了几遍《六韬》。发现这么一段话:“王修其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出自《六韬》:武韬篇-发启。
主要是这句“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对比“天子将兵事,可以威厌四方”是不是比李贤注有更接近?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有可能是错的,如果有书友能看到这里,有更好的见解,欢迎指正。)
-----------------------------------------------------分割线--------------------------------------------------------
兖州。
东郡。
东阿县。
学堂,程老夫子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忠”字。
“今日之言,慎思之!”程夫子一本正经的摸了摸飘逸的大胡子,开口讲到。
“程老头这是要讲什么内容?”薛议和所有人一样坐直了身子,认真听讲。
“周内史兴之言:‘中能应外,忠也;......守节不淫,信也。’”
“周内史过之言:‘考中度衷,忠也;.......制义庶孚,信也。’”
“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宫之奇语,国语.晋语)”
“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叔向语,国语,晋语)”
“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外向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子服惠伯语,左传,昭公二十年)”
“这是《国语》和《左传》,讲春秋?“薛议好歹学了几年,春秋,左传还是看过的。
“春秋之谓忠,与今时不同。”程立顿了顿,等待学生提问。
张东很是上道,施了一礼,开口问道:“请夫子示下。”
程夫子:“善,《左转》恒公六年,季梁对随侯曰:‘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问何以战?......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此之谓君之忠也。”
薛议施礼问道“何解?”
“忠于民”程夫子回答。
程夫子继续开口:“《左传》僖公九年,晋献公曰:‘何谓忠、贞?’
荀息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左传》文公六年,臾骈曰:‘......以公害私,非忠也。’”
“《左传》襄公五年,范文子曰:‘.......无私,忠也。’”
“此之谓公而无私,亦春秋忠之意也。”
张东:“此亦君之忠乎?”
程立:“然,臣亦从之。”
张东:“庶民可乎?”
程立:“礼不下庶人。”
张东:“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