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很震惊,奉天大殿内,除了李景隆,盛庸等人,所有人也都很震惊。
一个翰林修撰,不,现在是监察部尚书,刚刚上任的尚书,居然要弹劾魏国公徐辉祖,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王敬止,你可想好了,弹劾一个人,要有充足的证据,朕可是最不喜欢无凭无据打别人小报告的人”,朱允炆提醒道。
“禀皇上,臣亲眼所见”
“王敬止,你可知魏国公可是此次平定朱棣叛军的大功臣,你应该是最清楚的”
“皇上,功是功过是过,今天臣如果不弹劾魏国公,臣就不配做这个监察部尚书”
“好,你说”,看着王敬止铁了心的样子,朱允炆无奈,只能让他先说。
再看此时的徐辉祖,低着头,一言不发,连辩解都懒得辩解,朱允炆顿时明白了,看来徐辉祖还真有小辫子落在王敬止手里。
“臣和平安将军与魏国公汇合后,魏国公迟迟不肯发兵南下支援京师,幸亏小将军梅顺昌和梅景福,控制着淮安兵权,在两位将军和平安将军的合力劝解下,魏国公才答应南下,可是在发兵前一天,魏国公却把大军的行动,提前告知阻击的马三保,让马三保率众撤离,大军南下途中,魏国公三番五次拖延行军速度,昨日合围叛军,魏国公甚至想领着朱棣突围,皇上,臣揭发魏国公有不臣之心”
王敬止说完,大殿内一片安静。
朱允炆盯着低着头的徐辉祖,他希望徐辉祖能站出来辩解一下,可是,让朱允炆失望的是,并没有。
王敬止说的,都是真的。
朱允炆原以为自己已经把徐辉祖收服,没想到,徐辉祖还是三心二意,差点误了大事。
当初朱允炆就不是很信任徐辉祖,这也是为什么原计划让盛庸去执行任务的原因,徐辉祖和朱棣之间,关系太过复杂。
徐辉祖这个人,太过优柔寡断,不堪大用,怪不得原来的朱允炆一直不肯让徐辉祖带兵阻击朱棣,是有原因的。
堂堂的大明开国第一猛将徐达,可能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后代的发展轨迹如此精彩,女儿徐妙云是叛军朱棣的王妃,儿子徐辉祖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徐增寿彻底走上一条反抗的道路,引得身首异处。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出列,说道:“皇上,臣给王大人证明,王大人说的,句句属实”
说话的人,正是梅景福。
梅景福刚说完,他的父亲梅殷便紧皱眉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如果不是在奉天大殿,他恨不能上去踹这个愣头青两脚。
你算个什么玩意儿,这朝堂岂是你个愣头小子能玩转的吗?改天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知天高地厚。
“你是谁?”,朱允炆问道。
“臣梅景福”
“驸马都尉梅殷的儿子?”
“正是,王敬止大人和我们汇合后,南下我们就一直在一起,魏国公的事情,臣也知道,王敬止大人说的都是真话”
“你今年多大?官职是什么?”
“臣今年整20岁,现在在父亲麾下担任兵马指挥使”
“朕记住你了,你们两个先下去吧”
“是”,王敬止和梅景福回归队列。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差点把国防部交给徐辉祖,幸亏有王敬止阻止,不是王敬止鲁莽,而是他朱允炆太想当然了。
“魏国公”
“臣在”
“昨日你弟弟参与内城叛乱,被朕的独立团击杀,你可知晓?”
“臣知道”
“你可有什么想法?”
“臣没有想法,都是他咎由自取,皇上已经给他机会了,是他执迷不悟”